文/连语
“早餐自制一份牛油果奶昔或羽衣甘蓝沙拉,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咖啡或拿铁放松,下班后不忘去健身房跑跑步,为即将到来的马拉松做准备,周末来个周边自驾游”,如果符合这些标签,那么你大致可以被归入中产行列。
近年来,关于“中产”的讨论不绝于耳——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产成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产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日常工作等,均成功地开启了大众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如何挑选餐厅/看电影/旅游/工作让你更想一个中产阶级”的指南层出不穷。
与中产相关的自嘲也不断出现,伪中产、贫下中产、低配中产……如此种种,均显露了大众对迈入中产阶级的强烈渴望。毕竟,比起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中产也许属于踮起脚尖够得着的阶层。本文将从中产生活品质入手,手把手教你如何用最低成本模(jia)仿(zhuang)中产。
暧昧的中产定义
中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的;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收入是定义中产的重要标准。年,世界银行对中产阶级定义为日薪10-15美元(月薪为-元人民币);福布斯杂志对中产阶级的标准定义为年收入在1万美元和6万美元之间(月薪-人民币);年一份关于北亚地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韩国)的中产阶级调查则显示,中国大陆自认为是中产的家庭月收入在元。
如何定义中产,在国际上缺乏权威的统一标准,其中世界银行的标准最低,与国内大众对中产的理解显然有较大的心理差距。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收入水平越高,大众就越可能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收入是支撑中产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
北欧风、日系风成为中产标志
在《21CBR》随访中发现,“小资、吃用讲究”、“消费中高端”构成了大家对中产生活的印象。在中产生活的特征中,“渴望更加富足的精神世界”成为首位特征。
国内在不断向其他国家复制美好生活的“模板”,其中以北欧和日本为主,提倡简约及“断舍离”的北欧风和日系风为国内中产们提供了生活的借鉴。今年年初,日本Ikigai和瑞典lagom作为生活方式的代表,开始被媒体提起,意指“生活的意义”以及“可持续的生活”。
“那些具有田园气质的元素被标榜为真实,那些与工艺或手工相关的东西被美化为精致,而那些自然朴素则被定义为高级。”当这样的生活方式被贴上中产阶级新生活哲学的标签,就成为了精英阶层彰显自身经济地位的一种方式。
如今,简洁明亮的家装风格越来越主流,精致健康的饮食代替了对名贵食材的盲目追求,对身材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新中产新审美
在“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之上,“新中产”近年被屡屡提及。新中产以30-40岁年轻的城市白领为主,他们更为年轻且积极进取,是消费升级的代表群体。
随着收入增长,新中产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生活的需要,开始把重心放到自己的身上,时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态度。“相比价格,更看重品质”、“崇尚品牌态度、但不迷恋logo”“愿意为情怀和精神买单”构成新中产的消费观和消费方式。
“生活方式”于新中产而言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品牌也纷纷开启了对新中产的争夺。以无印良品、宜家为代表的生活服务品牌在中国收割了庞大的用户群,提倡的极简、生活从家开始,在简洁和设计感的平衡中,与新中产们的生活方式品味相契合。
目前,由于标准不同,目前我国中产阶级群体数量尚未统一,而朋友圈内早就掀起了“中产潮”。
“这家酒店在山中,然而由国际名家设计,远离尘嚣的同时享受到了设计带来的舒适……”“这款白葡萄酒心水很久了,今日终于买回来,配着加拿大红虾一起,人间至欢。”
也许你在收入上离中产还有一定距离,但生活方式可供模仿,“美好生活”的号召,大家都拒绝不了。以下是模(jia)仿(zhuang)中产指南:
1.没有牛油果的中产是不完整的
年中国人吃掉了约万公斤牛油果,这种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植物果实,凭借本身的高营养价值,已然升级为中产的餐桌新宠。牛油果沙拉、牛油果奶昔、牛油果慕斯……浓浓的中产调调。
40
2.“智能化让我的生活更便利、更高效”
有87%的中产受访者认同智能化对生活的积极影响。另外,有69%的中产更愿意为智能化设备投入更多金钱,用金钱换来生活的舒适和高效,是中产的生活哲学。
-
-
3.一年两次出境游,泰国越南不算
这条几乎是中产阶级除有房有车外的硬标准了,冰岛、美国以及时兴的北极,都是符合中产品质调性的旅游地点。
约万元
4.宠物也是分阶层的
中产不仅要养宠物,而且要养符合中产品味的宠物。柴犬多次登上号称“全球精英阶层消费圣经”的英国杂志《Monocle》,并成为Google全世界最流行的犬种之一,在社交媒体上攒足流量的同时,还被纳入大众眼中中产的审美趣味,正所谓“猫中英短,狗中柴犬”。
万元以上
5.健身是中产的精致生活
健身风潮兴起,中产当然要走在前列,严格的身材管理是中产的信条。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