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通州种菜的博士每天剥上万个花蕾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博士生苏彦宾,当年加入了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他从技术员作起,先后经历了主管、副经理、经理的从业过程。每天苏彦宾早晨7点到单位后他都要往返大棚、种子储藏室、研发温室数次。

如今他是技术创新事业部副总工,但是在朋友和同事的眼里他就是个种菜的。在给羽衣甘蓝人工授粉时,每次都要用镊子将花蕾一个个剥开,再给柱头抹上花粉,一份需要细致又熟练的专业操作过程。

4月17日上午10时许,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中农富通23号培育大棚,他正在和同事为新培育羽衣甘蓝材料进行授粉和杂交组合的配置。五年来,他没有离开过大棚,在蔬菜生长期每天都会去研发联动查看进度及苗木长势。

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材料和组合种子,每天他们需要剥上万个花蕾,这是一份需要细致又熟练的工作。据了解,这个羽衣甘蓝育种项目是由苏彦宾主持的北京市 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他说:“每天回家都要花费很久的时间才能把指甲里的泥清洗干净。”

“每年的6、7月份收种子时,在40多度的高温棚里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有种蒸桑拿浴的感受。”他的同事说。图为查看露地羽衣甘蓝蜜蜂授粉结实情况,及访花蜜蜂的量。

他每天7点钟就到达了单位,他先到7个冷棚查看定植的南瓜、西葫芦、辣椒及一些繁种苗木的长势情况,再进入研发联动温室查看里面的种植进度及苗木长势,然后就去给蔬菜授粉。“我不觉的每天和泥土打交道有什么不好和辛苦,反而不下地倒觉得不踏实。“他说。图为疫情期间单位实行分餐制,由于给蔬菜授粉进入餐厅后基本没有什么菜品了,他拿了两个馒头一碗稀饭就是午餐。

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善言辞的他,总躲避着记者的镜头,把脸藏在花丛中埋头工作。一年四季他总是穿着沾满泥土的鞋子,有时在大棚里浑身湿透。图为每天中午他就在办公室里抓紧时间休息会。

每天回家双脚和双手总是脏兮兮的,但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喜欢这份和土地打交道的工作,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图为吃过午饭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他又去调查春甘蓝新品种的纯度及长势。

目前,他主要负责基地国内外家庭园艺新奇特品种的引种、鉴定、育种、繁育及种子种苗售卖、创意栽培、新设施、新设备的引进及研发工作。图为他在种子储藏室的光照培养箱打开发芽盒,查看难发芽种子催芽出芽的情况。

他在研发温室查看出苗情况及小苗长势,统计苗量。

“每次从大棚出来汗水都辣眼睛。”从大棚里走出来的苏彦宾擦着汗水对记者说。

他在查看种子质量时,将粘在手上的种子收藏到袋子里,他爱惜着每一粒种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黑建*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黑建*编辑/耿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shijiaoye.com/afhpz/3480.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