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岁的青年人有必要补钙吗?
现代的年轻人熬夜习惯蔚然成风,饮食的不规律加上休息不足,身体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反应,让年轻人们年纪轻轻就开始了“养生”之旅。
这股“养生”的劲头,甚至让中老年人们看了都“自愧不如”,虽然年轻人开始注重了身体健康,可是“路线错了,知识越多越反动”
最近就有不少人私信我说:自己二十多岁,可经常腰酸背痛,负重能力越来越低了,自己这么年轻,不至于骨质疏松吧。
经过了几个问题的大概了解,还真是骨质疏松!
一般情况下,在青年和中年的更年时期,骨量峰值就会开始不断下跌了,尤其是女性,生孩子以后,骨量更是会流失10%左右。
而进入40岁以后,骨量更是进一步降低,而骨质疏松的情况也愈演愈烈。
进入50岁的未长期补钙者,一定要注意防滑,因为未长期补钙者摔倒一般就等于要卧床了。
故补钙对于全年龄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
所以:在防御疾病的角度来说(20岁以下是生长角度)
20岁以后就要开始钙积累,积累身体素质。
30岁40岁以后钙流失愈来愈严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风险加大。
因为在30、40、50岁随着年轻的增长,开始补钙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因此,我们想要保证中老年时骨骼依然健康, 的骨骼保养时期是20-30岁间。
而往往这个时期的年轻人们,工作+熬夜,长期坐在电脑面前。
一般晒不到太阳,更是缺乏运动,吸烟喝酒、饮食不均衡不规律。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补钙?
维生素K的补充:
维生素K,又名绿叶醌,属于维生素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参与到凝血功能和骨钙代谢。一般豆类、麦麸、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等。菠菜、羽衣甘蓝、西兰花、卷心莴苣等都是成人及儿童维生素K的主要食物来源。
维生素K包括K1、K2、K3、K4等几种形式:K1、K2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脂溶性维生素;K3、K4一般通过人工合成,是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K2参与人体的骨钙代谢
所以人体适量补充维生素K2可有效降低骨丢失、骨骼疏松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此外,维生素K2还和心血管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基质Gla蛋白是血管钙化的强抑制剂,一旦缺少维生素K2就可能使得基质Gla蛋白低羧化,并进一步影响血管钙化的过程。
在上面关于维生素K2的陈述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很核心的关键词——骨钙代谢。
其实,近些年的不少研究都证实,维生素K2对补钙有着更为明显和重要的作用,并且对维持骨骼和血管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其中,涉及的机制主要就是促进骨钙素的羧化和抑制破骨细胞活动以及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等。
国外许多研究和实验也验证了一点,当钙离子成功进入人的身体后,部分钙离子会沉淀在人体中正确的部位,比如最需要钙的骨骼和牙齿中。
但另外一部分钙离子却跑到了错误的地方,比如压根不需要钙离子的关节软骨和心脑动脉血管等位置。
在这种不需要钙离子的地方沉积,就会导致该部位出现钙化。而维生素K2可以通过3种维K依赖的蛋白通道发挥防止血管钙化的作用。所以,想要更好的补钙,搭配摄入维生素K2才是正确的选择。
除了具有补钙效果外,维生素K2还对改善心血管状况有着良好作用。早在年,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就曾发表过一篇相关研究文章,研究人员主要对“补充维生素K2对VS(血管硬化)和VC(血管钙化)的影响”进行了临床研究与分析。
最终得出,补充维生素K2改善VC、VS和长期心血管健康的功效。
在生活极度便利化的现代,钙的补充也是很简单一件事,希望大家不要忽略补钙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