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研发八年,几度发不出工资,如今出口日

年,橙果在北京市场做到了多万的营业额。年会上,创始人邓军向全公司喊话,“年4月公司将全面实现盈利。”这句话并没有应验。受疫情冲击,橙果不仅4个月来颗粒无收,每个月还要亏掉近万。“疫情迟早会过去,但计划不能变,大家都停的时候我们才要赶紧做业务。”邓军和员工商量,这段时间工资暂时发放50%,年底补齐。此外,由于公司新研发的台式智能冷压橙汁终端和日本签下了台订单,加上北京首都机场的中标,以及部分现金储备,橙果的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是盈利时间要往后推4个多月”。早在年末,橙果就决定不通过融资维持与发展企业运转。和资本接触最频繁的两年里,邓军见了多家机构,回过头看,他认为,“年、18年没拿到融资是极其幸运的一件事。”年,大量创业公司在资本的护航下涌入“无人零售”。红杉、经纬找到橙果时,橙果2号智能终端第七代产品刚刚问世。“红杉问我们铺了多少台,我说台。他们说‘你铺到台的时候,打个电话就行’。经纬是希望跟我们买0台,由我们经营,他们参与分账。”邓军告诉「猎云网」,但最后,谈判都不了了之。“资本都一个谈法,想两三年、三五年见效,不符合我们的发展路径。”在邓军看来,拿到钱必然会快速扩张,如果公司当时拿到了六千万融资,按照‘资本惯例’,公司人数要翻一倍、铺设的速度得翻两番,北上广深都得推下去。“也就意味着一个大B轮得跟上,跟不上就是死路一条——事实上,年很多投资机构已经准备过冬了。”即便如此,依然有投资方向橙果抛出橄榄枝。年7月,软银香港的LP与橙果正式签署了1.5亿元的投资协议。8月底,由于对方的资金行政管制问题最终放弃了这笔交易。在这之前,中国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也曾找到邓军,希望以6亿人民币投资占股70%,但还是被婉拒了。“当时我们考虑,6个亿其实根本用不了,过去两年最多花掉多万,今年如果没有疫情大概最多花0万。70%就相当于把我们收购了——一边是被吃掉,一边是自己做,我们还是决定自己做。”“愣头青才能做好产品”但起初,邓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一台能够生产“低温冷压瓶装橙汁”的智能终端竟然一做就做了八年半。年,邓军在考察日本、欧洲发现,传统的自动贩货机几十年来在结构、模式上没有任何实质性突破。而国内陆续出现的橙汁售卖机,无论产品外观、内部结构还是机器的智能化、果汁的食品卫生、健康安全、口感上都存在很多痛点。为此,他决定从零开始画草图,自研一台真正能够做出好喝果汁的智能终端。为了保留果汁的原味同时不破坏营养,橙果决定以“低温冷压”的方法代替“普通榨汁”,防止因为金属、铝等剧烈摩擦产生热量而破坏水果纤维,导致营养流失,确保食品安全与橙汁原味。而在冷压过程中,机器则需要做到果肉和果皮完全分离,果汁不能接触果皮,才能避免果皮上的农药残留进入果汁,且过程须可视透明,让消费者看得见所有制作流程。“我们一心想解决‘机器自动去皮’这个问题,”邓军说,“一开始总以为,投万搞研发应该没问题。到年,第四代样机出来的时候,发现不做下去不行了,我们已经看到预想中一台橙汁自动智能终端的雏形。但是,往后研发还需要多少钱呢?那时候觉得,再花0万或许就能干下去。”结果每一代样机出来,邓军总认为还有改进的空间,“就好像陷进去了,第五代不行做第六代,发现还是有缺陷,消费者会骂的,又做了第七代,还是不满意,接着做了第八代——就医院、大兴机场使用的。”橙果智能终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入研发的那几年里,发不出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也常常因为不能及时缴房租而收到律师函。创办橙果前,邓军在年创立了美亚航空,这是国内首家被认证的水上飞机运营项目。期间,他主导引进了共价值4.6亿元的水上飞机17架,并在年独立承办和投资完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郑州华彬航空嘉年华航空展、蓝天盛筵航空展。但由于政策等综合因素,年在山东临沂的航展项目他亏了1多万。此时的橙果也正是烧钱阶段。最终,邓军卖掉了美亚航空股份、退出航空展项目,全身心专注到橙果的研发上来。积蓄投进去后,他又向朋友借钱、银行贷款。年的五一前夕,为了发工资给员工过节,邓军把车卖了。即使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把项目停掉。走到今年,橙果共花掉了一亿一千五百多万,其中公司负债近四千多万。在邓军看来,如果不是对于自己要做成的事情充分信任,根本坚持不下去。“‘研发’需要一种性格,没有这种‘坚毅’的性格迟早会放弃,因为它会折磨得你生不如死。”邓军并不避讳地谈到,当时的某种“坚持”一度陷入了一个误区。“两年前我们对产品的认识还不够,认为要做就做最好的机器。后来发现,错了,是要做最好的橙汁。”经营思路的转变,用邓军的话说,是“思想上落地了,行动上也更加务实,不再想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当我们意识到核心竞争力是‘橙汁’,消费者是在为橙汁买单的时候,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shijiaoye.com/afhzz/8965.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