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元行业」,金融业率先从疫情中复苏,人才招聘也全面恢复。但伴随着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整个行业的人才招聘呈现出高壁垒、高流动、高资历的势态,各金融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金融行业的招聘「卷」了起来。但即便如此,金融行业招聘困局仍然难见突破。如何将HR从人才争夺战中解脱出来,实现金融行业招聘的再启动?答案要从问题中寻找。金融行业人才招聘现状及痛点
后疫情时代的金融行业人才招聘有三大特征,「高壁垒」、「高资历」、「高流动」。
高壁垒《中国金融业人才发展报告》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流出人才中有82%仍选择留在本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入金融行业的比例很低,仅为20%。金融行业的人才流动多在行业内部进行,人才难流出、行业外人才也难进入。这种高壁垒性使得金融行业的跨行业招聘尤其困难,细分的人才市场限制了人才收入的基本盘,迫使金融行业不得不重度依赖猎头等第三方服务。来源:《中国金融业人才发展报告》高资历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提出,金融行业监管日趋完善,行业在强监管力度下愈发规范。这也进一步强化了行业的专业性门槛,CFA证书、院校级别等成为准入门槛,人才资历要求极高。除此之外,金融数字化造就大量技术性岗位,各类营业厅、柜台等前台型岗位普遍缩编、转由线上提供服务。但与互联网行业类似岗位不同,金融行业需要的是同时掌握技术技能和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流动
在疫情之前,国内金融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就明显高于国外——根据CFA协会数据,发达国家金融业内人员平均在职时间为54个月,而国内金融业该项数据只有28.3个月。疫情导致的行业紧缩让人员流动稍稍放缓,但进入后疫情时代,这一数字又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与此同时,从「十三五」开始,金融机构纷纷启动数字化转型,机构需要大量吸收人才进行组织洗牌,金融人员流出,互联网行业人才涌入,无形间加速了行业间的人才流动。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金融行业的「三高」特征也为金融行业招聘带来了额外的挑战。挑战一:流程难统一,网点难管控金融行业的强监管属性,使得金融机构(尤其银行等)的人才招聘普遍采用集团总部统一管理、各地分派执行的形式,而这使得金融行业招聘流程繁琐、步骤复杂。同时,营业网点数量多且分布广,如何实现招聘任务的跨地域、跨层级、跨流程沟通与协作、确保招聘进展顺畅是十分艰巨的挑战。挑战二:简历难保量,人才难招募CFA协会数据显示,部分金融机构每年的人员增长高达20%-30%,加上每年12%左右的离职率,其每年需要重新招收相当于现有员工三分之一数量的新员工。金融行业的高壁垒导致HR往往面对一个高度细分的小型人才市场,金融机构不得不依赖猎头进行人才招募(尤其是跨行业挖人),但如何统筹猎头工作、保证招募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也给HR的工作带来挑战。挑战三:岗位门槛高,人才难甄选金融行业的高薪往往吸引不少业外求职者投递简历,但由于金融行业的高门槛,实际匹配岗位需要的比例很低,HR在筛选简历时十分耗费精力,需要从海量的简历中百里挑一。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金融机构也会需要从行业外吸收高技术人才,如何 识别此类复合型人才也是挑战之一。挑战四:校招难出彩,新人难吸引银行业从业人员占据金融行业的半壁江山,而银行业吸收人才主要依赖校招。相比民企和外企在校招方式上的推陈出新,偏传统的银行业校招活动往往难以吸引Z世代求职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