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种菜之后,我找到了对抗焦虑的好办法

作者

十二朵女王微博

十二朵的生活笔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对种菜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没有什么能阻止一个中国老年人种菜的愿望。我那七十多岁的奶奶,在自己不足三十平的小院子里,能规规整整地码出菜畦,种上五六种当季的蔬菜,尤其是知道我喜欢吃菠菜,每次都要多种一些,等我回家的时候,一次性收割好,码得整整齐齐地放在后备箱里。老刘那身高一米九的外公,已经九十多岁了,岁月的风霜虽然催弯了他的脊柱,但仍旧没能消减一分一毫他对种菜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地,他坚持要种一块菜地,跟随四季的变迁播种、收割,而且还坚持把种出来的菜去集市上售卖。曾经我很不懂这种热爱,直到去年奶奶来我家住了一段时间。做芹菜炒肉之前,奶奶摘芹菜时把芹菜梗都掰下来,特意留好一根嫩*的菜心和失去水分的根,对我说:“找个花盆把芹菜根埋上吧,就能长出新芹菜了。”我当时内心的os是:这芹菜从地里到超市, 再被我们买回来,这一通折腾,它们还能活啊?我是不想种的,当然了主要是觉得麻烦。但又不想悖老人家面子,象征性地种了一颗,埋在一个很小的花盆里。然后就扔在阳台一角,完全没管过。奶奶临走时还特意嘱咐我:“要给芹菜多浇水啊,芹菜喜欢喝水的。”没几天,浇花的时候,我瞥了一眼,竟然看到之前蔫耷耷的芹菜心抽条长出了两小片叶子!芹菜根竟然活了?!我兴奋给奶奶打电话告知她这件事,奶奶笑哈哈地在“有根就能活呀,不管放几天,有根就行。不光芹菜,很多菜都是这样的!嘿嘿嘿……”挂了电话,看着眼前的这颗芹菜,咂摸着奶奶的那句话,竟然咂摸出点哲学和真理的味道——好一句“有根就能活”。再后来,这棵芹菜茁壮成长,成了我办公桌上的盆景。每每看到它,就能想起奶奶,心里甜甜的。“这已经不是一棵菜了,这是生命力吧”——老刘啧啧地感慨道。于是乎,从年前12月份我就开始投身于「种菜」这项事业。不种不知道,种了才体会到:种菜这事,很像一项养成系游戏。从种子到发芽、发芽然后再长大,再开花结果……一步步,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不慌不忙……我先是网购了羽衣甘蓝的菜苗,当时选择种这个菜是因为觉得它的名字很特别,总觉得跟“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啥玩意的有点关系。但养着养着,就养成了异型盆栽。但每次榨蔬菜奶昔的时候,摘两片叶子放进去,也是很美的体验了。当然啦,让我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种西红柿的过程。先是吃西红柿的时候挖点瓤埋到土里,勤喷水,半个月不到就长出小苗,然后就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苗,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长成大苗。再后来,不到两个月,就长成这样一大棵,亭亭玉立,开花结果。然后,果实一天天长大。拍照给奶奶炫耀我种的西红柿,奶奶又开心又惊讶:“你这是种的反季节呀,不过大棚里的西红柿也该结果啦。”在奶奶的鼓励下,我又开始继续育西红柿苗,因为听她老人家的话,说是还能再赶上西红柿正常节律的发芽生长周期。种菜,像一场我和种子之间的旅行。我们彼此陪伴,我关心它的温度、养料、水分,它回馈给我绿色和生命。就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我内心变得充实、恬淡、安静。西红柿的生长过程,正好赶上疫情到来的三月份,每次给它浇水、施肥、打侧枝,都会觉得像是一次治愈。我 次深切体会到:对抗焦虑,就是去做具体的事。很多时候,我们会焦虑、会迷茫、会觉得虚妄,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根、沉不下来去做具体的事情。因为种菜的经历,我把买了很久都无法读进去两页的这本书——梭罗的《野果》——从书架里翻出来,这次竟然能沉下心来认真读了。种菜或许就是写在中国人的DNA里的特殊才华。种菜,是链接我们和土地,联结人和自然的最浪漫的方式吧,人们常常讲“道法自然”,无非就是理解生命本身的规律,不管是蔬菜,还是我们自己。相比蔬菜,我们有着长长的一生,去体验生命,去生活、去热爱。这大抵也是老一辈人热爱种菜的原因吧。姜小鹤

需要你的鼓励和支持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shijiaoye.com/afhhy/2284.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