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果妈妈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80后,身边朋友的孩子年级,一般都是集中在小学、小升初、初中的阶段,每当聊起孩子,孩子学习方面的讨论不可避免,特别是孩子上初中的家长们,孩子的成绩下滑、厌学,都会引起家长的焦虑和担心。但往往到了初中出现了这些问题,有时家长的干预却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即使着急也很难快速解决当下的问题。那对于孩子的学习,跟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讨论过,也经过自己的亲身教育经验,要让孩子成绩顺利过渡到初中,那么孩子小学4-6年级阶段,就是孩子教育的关键期9-11岁,不能忽视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从两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一、课本知识的变化、难度的增加。很多的家长会发现,在小学1-3年级,孩子的成绩一直都不错,甚至还会出现双百的时候,一问孩子题难不难,孩子会说,不难,都会做,班级中游往上孩子成绩都差不多。而到了四年级开始,如果家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开始慢慢体现出来了,比如:数学,更加强调孩子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拓展;英语呢,语法点的理解,还有单词阅读理解,都考验孩子的各项能力点掌握;语文,就更不用提了,阅读理解和作文,平时不下点功夫,考试时扣分扣得让你哭。这个阶段,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扎实,家长课后又没有了解孩子的情况,那么孩子成绩就会下滑,可能还会下滑厉害。二、成长阶段,9-11岁年龄度的心理特点。9-11岁,这个阶段被称为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从心理层面,也是孩子大脑发育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我们家长会发现,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有了自己独立的想法,生理和心理上都开始有了显著变化。当然,也会因为碰上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感到不安。孩子会开始搭配每天上学要穿什么衣服,会有自己的密码本,有些事情更愿意跟同学分享,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会很在意同学的看法等。同时,她们想独立去解决一些问题,却往往因经验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完成情况一般,而感到沮丧和烦躁。而孩子面临的这些情况,很多父母却往往不知,在教育孩子上踩坑无数,常见的两种错误教育方式:采取咆哮打压或放任不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都是只看到了外表现象,却没有去思考孩子问题的背后原因,父母采取省事、粗暴、简单的处理方式,对于自我意识开始发育的孩子而言,是内心崩溃的开始,她们会因为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与理解,要不爆发亲子间的争执,要不变得沉默寡言,要不破罐子破摔,内心想法出现偏差。当然,需要提到的一点是,很多的家长不是不爱孩子,而是不知道如何爱孩子。有时是延续上一代不当的教育方式,有时是本身缺乏正确的认识,会出现事必躬亲型和心不在焉型,但最终带给孩子性格的伤害就是,孩子往往自我价值感低,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自己就是不行,内心情绪害怕和焦虑。孩子性格变化,体现在学习方面,就会出现对学习不自信,产生畏惧心理,时间长了,可能也会出现厌学情绪,导致成绩下滑厉害。这就需要家长,能及时觉察到孩子的变化,了解当下孩子的心理特点,就会根据自己家孩子的特征,给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那么,自然孩子的9-11岁阶段会发生大的改变,会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后面的青春期教,让家长省心。这个阶段有3件事情,是家长培养孩子的最佳时期:1、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小学的高年级,特别是5-6年级,学习知识掌握对孩子的学习主动性、思考性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情绪容易波动的关键时期。如果成绩不错,那么就会促使孩子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学习,如果成绩糟糕,那么孩子就容易泄气,自信力会下降,焦虑情绪增大,更糟糕是,如果持续赶不上学习,孩子就直接不愿意学了。所以,小学高年级孩子,需要家长平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