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果妈妈读书是最好的学习,追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门科学。——普希金一谈到孩子的读书情况,特别是读好书,很多家长,甚至是语文老师都会感到束手无策。这是因为很多的孩子,不愿意读书,更不愿意读好书,比如名著等书籍,对阅读兴趣不大。当然,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不管是大的社会环境,还是手机网络等信息的干扰等,都可能分散孩子注意力,没法静下心来阅读,这样孩子无法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体验,也就更不愿意读书了。今年因为疫情,20多天的时间都在家里,每天都是跟孩子待在一起,除了陪她们玩,也会安排一定的时间来一起阅读家里的书籍,毕竟多读书,读好书是孩子的精神食粮不可或缺。而广泛的课外阅读,也是孩子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整个寒假,孩子的阅读习惯一直保持着,结合假期阅读方式,对比学校期间做出了一些调整,已经读完好几本书籍。可能有家长会提出疑问:那你们家是如何做的呢?今天,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疫情期间,是读书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引导的?01要想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需要做到这三点要求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叶开老师曾经提到:很少有孩子不愿意读书,只是他们不愿意读对他们来讲不感兴趣,或无聊的书。在阅读资料的选择上,家长应该有一个核心的认识:“阅读,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这里,想要孩子爱上阅读,家长需要做到这三点要求:①推荐符合孩子年龄段或相对应水平的书目。在孩子最初阅读习惯培养时,选择与孩子年龄及阅读能力相匹配的书籍,再加上合适的引导方式,会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是培养孩子终身阅读的一个前提条件。正如美国最著名的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在著作《朗读手册》中所说:“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更快地回到阅读之中。如果童年的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以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为例,阅读还是以趣味性阅读为主,推荐的书目要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这将直接决定学生能否看懂、是否愿意读,也会影响学生今后对阅读的兴趣记得孩子刚上一年级,学校老师推荐书目以图画书为主。也可以称为绘本书,里面有图画,也有文字,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这个过程也是让孩子认识阅读,让他们从书中感受到故事的有趣、好看和感兴趣。或许有家长有疑问:如何选择合适的绘本书籍呢?根据我家购买书籍的经验,以下方法可供参考:一是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和喜好,从网上搜寻推荐量或评分高的绘本进行查阅整理;二是购买国内外获奖的作品,比如美国的凯迪克奖,英国的凯特格林威奖等,都可以参考购买;三是跟孩子沟通,根据他的喜好和想法来购买。随着上学后识字量的逐步增加,推荐书目逐步由绘本过渡到文字较多的注音文本。这时候选择的书目,就一定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难度不高,读起来轻松有意思,比如《小猪唏哩呼噜》、《笨狼的故事》、《小巴掌童话》等。②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上,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这孩子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看电视,一听读书就头疼,这是怎么回事呢?可家长在说孩子的同时,是否忘记了自己平时都是如何做的呢。如果家长每天下班后,都是在沙发上玩游戏、刷抖音,却让孩子去读书背古诗,可想而知,孩子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要知道,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孩子自然会模仿家长,跟着一起读书。特别是孩子在低年级的时间,如果在阅读过程中,家长能陪同孩子亲子阅读,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书籍的内容绘声绘色讲解出来,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会感受到书籍乐趣,慢慢培养出来阅读的兴趣。还有一些家长,自身就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学好学校的课程,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读课外书有啥用,不就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吗?那还不如多做几套课外阅读题、背背作文选,这样不影响学习,还有快速看到效果最合算。家长的不重视,也会导致孩子的课外阅读缺位,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类家长就需要明白和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明白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可以提升孩子的语文成绩,更是孩子积累和丰富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可以构建孩子良好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审美基础和情感基础。③对待孩子的阅读,心态保持淡定,行动上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经历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想让孩子突然爱上阅读,这也不是很现实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阅读问题上,心态上一定要保持淡定,可以根据孩子的理解程度、感兴趣的话题等,选择合适的书籍,每天坚持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只有这样每天坚持下去,让孩子习惯阅读,每天都读点书,孩子自然会慢慢的爱上阅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特点,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02孩子阅读过程家长如何更好的引导呢①首先,假期家庭阅读来点不一样的阅读方式。这是因为,低年级孩子还很难做到很好的自我约束,容易坐不住或者开小差,那么,对于家长而言,提供一个良好的、安静的阅读环境就变得很重要。有了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仅仅是第一步,毕竟读书其实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阅读特点、内心想法等,在假期的家庭阅读中,可以多形式化、设置奖励机制等方式,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到阅读中来。以我家假期阅读为例:这个假期的阅读,我们就建立了孩子阅读成长记录卡、读后感悟分享和主题探讨的环节,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是带着问题和思考去阅读,同时,在阅读中与家长的交流与探究,也可以让孩子的情感得到了熏陶,阅读的欣赏水平得到逐步的提升。此外,阅读过程,还设置奖励机制,就是为了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收获了自己的礼物,从中也尝到了阅读的甜头,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也有了更多的接触,互动与阅读氛围变得越来越好。②其次,课外阅读可与课本所学知识相结合。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书籍过程,如果出现对其中内容理解不透或者出现理解有误区的情况,那么家长就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也可以通过课本学过的知识加以引导,让孩子去思考和专研书中内容,对书中蕴含道理有所感悟和思考,得到思想的启迪。比如,孩子在看《昆虫记》这本书,就联想到她语文课本中学习到的《大自然的启示》这篇课本,我们一起探讨了大自然界带给我们的启示,大自然中的一些现象等。这样,阅读过程,就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不仅仅是加深了对课本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充分调动了阅读的主动性。③最后,阅读过程别忘了抛问题。是的,孩子阅读过程,还有一个特别好用的引导方法,就是抛问题。比如看完当天的书籍内容,可以直接抛出一个问题:“这本书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内容是什么?好玩的、开心的、有意思的等等,都可以聊聊。”一般孩子最初会磕磕巴巴,越往后越会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孩子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当然,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熟知书中的内容,根据孩子对内容的理解,继续进一步去深挖内容,来引导孩子思想认知的提升。比如读《傻瓜维特》这本书,可以问:在维特成长过程,打击他的人有哪些?如果你遇到这类事情,会如何处理呢?鼓励他的人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个人物呢?用几个话题的讨论,将书中的内容串起来,让孩子来谈谈自己的思考,这些问题,家长也是需要提前进行准备的,这样才便于从中进行引导,让孩子与书籍建立更深的情感沟通。孩子敢于分享,敢于说了,这本书也就基本看懂了,她会觉得书籍变得更有意思,整个阅读水平也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慢慢得到提升。03小结正如教育学家朱永新所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不仅仅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因为疫情待在家中,家长要抓住假期大好时机,在家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的氛围,通过引导来推动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读书、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