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孩子的3句话曝光话语最伤人心,不

文章:橙果妈妈图片:网络01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不管对于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假期,从好的方面来讲,父母与孩子接触的多了,本以为是其乐融融,现在这么多天过去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怎么样了?特别是随着父母都陆续上班,还有孩子在家里上网课,接触网络时间的增长,是否对网络的迷恋越来越多?是否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是否在家偷着玩游戏被逮个正着?当孩子的一些负面的行为在父母一一展现,很多的家长就是感到:恨铁不成钢呀!有时批评孩子几句,结果孩子还顶嘴,或者孩子根本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气的家长往往是火冒三丈,一些该说不该说的话全说了:“不知好歹的玩意,真是白养你了”“早知道你这个德行,就不该把你生下来”“这不都是为你好吗”……这些父母将内心的不满与委屈如倒豆般,夹杂着语言的暴力,都一股脑地给了孩子。或许父母是发泄内心的难受,但这些伤人的语言如同芒刺般,一针针的扎进孩子的内心,会给孩子造成长期的影响。这里有最伤孩子的3句话,父母还是尽量少说,更不要整天叨叨,这些伤人的语言会如芒刺般刺进孩子的内心,对孩子造成终身的伤害。02“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是最典型吓唬式教育,让多少孩子活在恐惧中,这也是很多家长经常使用的招数。特别是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家长总觉得用这样的话语,可以让孩子听话。我家的老人也特别喜欢用这样的话,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奶奶就会说:“你再不好好吃饭,不是好孩子,我就不要你了,让那XXX叫我奶奶。”还有的时候,我们在路上也会碰上闹脾气的孩子,孩子的爹妈在旁边说了不听,就会一甩开孩子的胳膊,生气地说:“你走不走,再不听话,我不要你了。你自己在这呆着吧”结果,家长气呼呼地往前走,孩子在后面撕心裂肺的追赶,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感觉心都碎了。家长这是闹得那出,跟自己的孩子这么置气,何苦为难孩子?当然,这几年的教育方式要好很多,相差10年前,进步太多了,看到很多的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越来越科学育儿,这是好事。我还记得自己刚当父母时,教育孩子的经验基本都是这么个风格:他不吃饭,就饿着,不用管她。再不听话就不要他了……等等的要挟孩子的语言,现在看来,真是有些本末倒置了。本意是让孩子听话,但这威胁孩子的语言,却带给孩子很大的伤害。或许小时候孩子会因为这个听话,但是孩子对于父母全身心的信任与依恋会逐渐消失,这些伤人的话语会刻在孩子脑海里,长大后依旧会浮现出来。父母随口说的话语,用这些恐吓的话语,来换来孩子的害怕,来换来孩子的顺从,甚至换来孩子的小心翼翼。最后伤害到孩子的是,让孩子从小去揣摩父母的心思,看似变得听话了,但是不敢大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可能长大后,还会形成“讨好型”的人格。03“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吗?”这样的话语,有时候也经常说,特别是控制型的家长,经常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小欢喜》中,陶虹扮演的单亲妈妈宋倩与学霸女儿英子的关系,更是看的让人揪心,她对孩子的爱,看的人有点窒息。宋倩在生活上照顾的无微不至,在教育女儿方面,只要女儿与自己设想不一致,很容易开始情绪正常,突然就火山爆发了。宋倩对女儿的爱是控制型的,动不动就搬出来:“我都为了你好”、“你是妈妈的一切”等话语,来通过亲情绑架了孩子。这样的爱,对于孩子而言,实在是太沉重了。所以,我们会看到,最后英子都要跳楼自杀了。而这样的父母,也是最可怜的。他们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生活,将所有的精力和想法,都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渴望从孩子身上看到自己没有达成的愿望。所以,他们爱之深则恨之切,但往往孩子不理解,亲子关系变得相爱相杀。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自己期望中的孩子,而是让孩子变成更好的自己。别让父母的爱变得那么沉重,也别让孩子对父母的爱感到那么累。04“要不是因为你,我何必这么遭罪”是否遇到这样的场景,白天在公司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结果检查孩子的作业,发现一摊糟糕,或许忍着火讲了半天,结果第二天孩子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家中的火气很容易就冒上来,将自己的委屈和辛苦都一股脑地抛给孩子:“你个熊孩子,我这辛苦是为了什么?”“要不是因为你,我何必这么遭罪”“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xxx了”等等的话语,所有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就是: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却是这样的结果,真是太让人失望了。家长养家的辛苦就是很不容易,作为成年人我们都能理解;父母的本意是让孩子能够理解家长,好好学习;但是对于孩子,他们还是太小了。有的孩子或许会通过这种方式努力,但同样,他们通过父母的言语会感到自责和无助,也会觉得都是自己才让父母变成这样。这样,家长就将自己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而孩子就容易变得对任何事情下意识的去逃避和感到不安。为了孩子的成长,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跟孩子说这样的话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shijiaoye.com/afhzp/8930.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