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7日讯一位农民的儿子,继承了祖辈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以创业者的眼界与创新思维,在农业领域走出一条闪亮的青春创业路。他就是高密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的总经理王伟利。眼下,他正忙着和农民们一起在地里为亩羽衣甘蓝的丰收做着准备。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名经营亩农场的职业农民,王伟利不仅有对农业的执着与热爱,更有对家乡的深厚情怀。
王伟利说:“我在外面当了8年兵,退伍回来之后,就发现这个现状跟以前没有什么区别。老百姓还是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劳作,我就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些现状,让老百姓能够增收受益,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正是对家乡这片土地爱的深沉,王伟利退伍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农业创业的行列,在家乡率先成立了家庭农场,通过三社合一模式,把农民的利益链接在一起,带领他们走上了小康之路。王伟利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做到集中化、集约化的种植。这样会大大降低成本,实行大型农机作业。一年到头,人均增收的话就得在4万块钱左右。”高密市王哥庄村王丰年说:“原先我在家种地,种了20来亩地,一年收入1万多块钱。加入万亩良田以后,租金一亩地给多块钱,20多亩地,给2万来块钱。打工一个人一年3万来块钱,俺两个在这儿打工一年比在家种地的时候多增收7万左右。
望着今日生机勃勃,一望无际的农场,王伟利回忆起创业之初那段坎坷不断的经历,感慨万千。
高密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总经理王伟利说:“我的农业之路,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很累,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年夏天,当时接到了一个不错的订单,育了一批羽衣甘蓝苗子。但是在一中午时间,这一个棚的苗子死了一半,当时感到很心痛,这就意味着前期心血跟前期的投资打了水漂。”痛定思痛,王伟利仔细分析了这次失败的原因,搞农业光靠着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有先进的技术,摸透每一种农产品的习性。于是,王伟利开始四处遍访农业行家里手,学习他们的经验;参加各种农业培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种废寝忘食、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让王伟利快速成长为一名农业技术好手,为创业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王伟利正在农业这个光荣而又备受尊重的行业中,用青春与汗水一步步铺筑着自己的创业路。
高密市万亩良田家庭农场总经理王伟利说:“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创业者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学习的能力,开阔的眼界,创新的思维,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土地流转的进度,从而实现面积的增加,引进更多的大型农机,打造全省第一家蔬菜种植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能够吃上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产品。
记者呼江林单湘茗编辑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