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龚砚庆通讯员司利强叶中琳
寒潮来袭,气温骤降。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放眼望去,一座座温室大棚井然林立,棚内果蔬满棚,青翠欲滴“暖如春”。
这是12月29日,参观杞县设施农业时看到的景象。
杞县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形成了产业化,而且正向观光化、旅游化转变,展现出“棚”勃力量,成为了农民增收的“聚宝棚”。
“羽衣甘蓝菜市场稀有,其营养丰富、产量高、质量好,一点儿都不愁卖。这几天市场收购价格1斤这个数。”12月29日,被人们戏称为“傍上‘绿富美’,进账超百万”的崔永松,激动地用手比了个“八”字。
崔永松是平城乡罗寨村人,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从西欧国家引进种植的蔬菜界“绿富美”——羽衣甘蓝。从摸索试种、规模种植,经历了七年的苦苦摸索,终于成功走出了一条特色种植的发展之路,年轻松进账超百万元,并带动67名贫困群众就业致富。
年,崔永松流转土地扩种了亩,又在城郊乡北花园村转租15座蔬菜大棚,开始试验在设施农业条件下种植羽衣甘蓝与露土地种植的产量、质量有什么不同。虽然羽衣甘蓝属耐寒蔬菜,但在设施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下,长势更加喜人翠绿,上市更加惹消费者喜爱,这坚定了崔永松发展羽衣甘蓝规模化种植的信心。
“半个月来,我们多亩的大棚小青菜每天向郑州万邦蔬菜批发市场供应斤,收购价1.2元1斤,春节前可上市完毕。”柿园乡万寨村党支部书记杜振远说。
年,万寨村开始发展果蔬大棚项目,辐射周边7个村68个贫困户,每户分红0元;年,果蔬大棚规模进一步壮大,带动柿园乡户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自从建起大棚,俺育苗、种菜都挺成功,这几年收入多了,日子也好起来了。今年又通过项目资金和金融扶贫小额信贷扩建座大棚,帮助更多群众致富!”小集村致富带头人兰玉良高兴地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据了解,今年杞县共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笔.75万元,累计为户贫困群众及边缘易致贫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笔.4万元,带动户贫困群众从事果蔬大棚设施特色产业种植,户均增收至00元。
编辑:陈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