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爆性格分裂,16年婚姻破碎,这位

“我父亲不许我与你交往,因为你是‘蒋匪’的后代。”

到加拿大读书的第二年,因为语言不通被孤立的蒋友柏,和班上新来的一位大陆同学成了好朋友。

却不曾想因为自己的家世,被朋友绝交。

回家后,他不敢和父亲说起这件事,因为他无法从嘴里讲出“蒋匪”这样的字眼。

尽管,逃离台湾这个名利场后,他已经渐渐习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生活,但“蒋介石曾孙”、“蒋经国孙子”的身份烙印,终其一生,无法摆脱。

蒋友柏曾说:“我宁愿抛弃‘蒋家第四代’残留的利益,从零开始去开创属于我自己的新天地。”

这位在蒋家庇护下成长起来的“少爷”,经历了家族兴衰,不断地努力、反抗,最终走上了一条和父辈完全不同的道路。

抹不去的蒋氏血脉

年,蒋友柏出生时,曾祖父蒋介石刚过世一年。

新生命的降临为这个沉浸在守孝气氛中的大家族,带来了一丝希望。虽然没有机会看到小曾孙,但蒋介石早已为他取好名字。

按照这一辈男孩“松柏常青”的顺序,身为四代第二子的他被取名蒋友柏。

他的父亲蒋孝勇是蒋经国的第三子,也是蒋介石和宋美龄最喜欢的孙子,因此蒋友柏从出生起就备受宠爱。

母亲蒋方智怡曾用3年时间为他挑选小学,而曾祖母蒋宋美龄在世时,会辅导蒋友柏的英文功课,甚至还教他怎么追女孩。

为了保护蒋友柏的安全,他的身边随时都有贴身保镖。

他在教室上课,两个保镖就坐在后面等着,偶尔他上课忘了带课本,还可以叫保镖回家拿。

别的同学上历史政治课,都在抓耳挠腮地背课本,蒋友柏丝毫没有这种困扰,因为书里讲的几乎就是他们蒋家的家事。

考试时,就连老师都不好意思说他写错,所以蒋友柏的近代史分数一向很高。

这就是出生在蒋家的优越之处。

12岁之前,蒋友柏享受着真正的“贵族生活”,仿佛手握一个阿拉丁神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可是人生从来都不缺意外,随着蒋经国的去世,蒋家失去了掌舵者。

一时间,台湾政局风云变幻,各方势力相争,这让蒋孝勇内心十分不安。

很早之前,蒋孝勇为了自保就已转向商业发展,但蒋家后人的头衔,无法让他完全置身事外。

年,处理完蒋经国的后事,蒋孝勇带着一家人离开台湾,移民到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夜之间,蒋友柏发现周遭的世界变样了:司机、管家、保镖都不见了,起床后变成了说英文,除了家人,目光所及都是些陌生的面孔。

从云端骤然坠落人间,他明白,自己的神灯被拿走了。

这是父亲蒋孝勇特意选择的,蒙特利尔很少有华人,他希望家人从此能与过往切割,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但蒋友柏无法融入新环境,语言不通、个性孤傲,让他被班里的同学排挤在圈子之外。

蒋友柏曾经无比渴望有同龄的华人朋友到来,然而这位新朋友却与自己的家族站在截然相反的立场,这让他陷入了无比孤独的境地。

但好在凭借蒋孝勇打造的商业帝国,蒋友柏依然能保持奢华的生活。各种高级场所,他都可以自由进入。

中学同学来看他,豪爽的他直接承担了来回机票,带着同学去吃米其林餐厅。对于那时的蒋友柏来说,钱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反正怎么都用不完。但这一切都在年戛然而止。

“蒋四代”的绝地反击

那年,蒋孝勇被确诊为食道癌晚期,得知这一噩耗,在纽约读大学的蒋友柏紧急办理了休学手续,回到父亲身边。

同年12月,因为医治无效,父亲永远离开了。几乎一夜之间,蒋友柏失去了所有。

本来,他的人生应该是另外的一种风景:去父亲的公司实习、上班,继承父亲的事业和人脉,在商场上一展拳脚。但事实是,失去了父亲的庇护,蒋家没有财富,没有权势与地位,逐渐走向没落。

那一刻,蒋友柏意识到,照顾家庭的重担已经落到自己身上,他决定回台湾寻找机会。

年,蒋友柏回到台湾,发现这里早已换了天地。

他没有依靠先辈积累下的资源,而是一个人跑到西门町打工,每月的收入只有2万新台币(约为人民币),还不够他一顿米其林餐厅的饭钱。

但熬过了8个月由奢入俭的痛苦时期,他发现,凭着自己也能打下一片天地。他没有从事大学就读的经济专业,而是拉上了在纽约学设计的弟弟蒋友常,成立了一家设计公司“橙果”。

当时,设计在台湾还属于上不了台面的行业,而蒋氏兄弟“不从政从商”,做的又是不入流的“设计”,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这份


转载请注明:http://www.caoshijiaoye.com/afhgx/8792.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