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记者刘惠嘉王盼琛文/图
12月4日,由泉州市委网信办牵头组织的“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新媒体行活动走进永春县蓬壶镇和石鼓镇,感悟老区村精神,见证新农村变化。
//蓬壶镇仙岭村:特色农业让农户富起来
虽已入冬,位于蓬壶镇的仙岭村依然满目苍翠,花开正艳。当天上午,采风团一行参观了有泉州市“十佳古民居”之称的沈家大院,感受浓厚的文化底蕴,观赏了“仙缘瀑布”,切身体会生态之美。
近几年来,仙岭村充分利用发展优势,科学定位,形成特色产业项目,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带领村民致富。
户户有桂花、家家有苗圃,虽然没能遇上桂花时节,但记者了解到桂花产业已成为仙岭村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面积种植桂花树,建设花卉批发市场,建立电商平台,把花卉产业打造苏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年,仙岭村率先引种推广“早钟6号”枇杷基地亩,带动周边乡镇扩种枇杷新品种。目前,仙岭村共种植早钟六号枇杷多亩,产量多吨,产值万元,枇杷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
此外,该村还联合省体育职业学院、永春职业中专学校创办白鹤拳教学点,面向全省招生,成为村办大学的一个典范。年,仙岭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元。
“仙岭村以‘一花一树一文化’为特色,通过创办仙岭桂花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发展产业致富。”仙岭村*支部书记、全国劳动模范苏天恭说,种植桂花和枇杷为村民带来了增收,接下来将进一步整合生态文旅资源,打造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形成“摘枇杷、赏桂花、看瀑布、泡温泉”的特色文旅体验。
//石鼓镇吾江村:电商经济让健康农产品走出去
绕过盘旋的山径,记者来到了石鼓镇吾江村,映入眼帘的是苍翠欲滴的竹林。放眼望去,羽衣甘蓝如花盛开,层次分明。吾江村也是革命老区村,该村村民收入以种植业、务工为主,形成了麻竹和蔬菜两大支柱产业。采风团走进吾江村桐山产业园,看到了以竹根、竹节制成的各式各样竹文创产品,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吾江村麻竹产业优势。
村庄所在地的永春县康绿隆果蔬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司+合作社+基地”的现代农业企业。几年来,康绿隆公司不断学习引进国内外设施果蔬先进技术,摸索出优化适宜本地设施大棚的种植方式,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引进‘能量芯片’,让果蔬更好地吸收光热和水分,所以这里的果蔬吃起来口感更好,也更健康。”公司负责人高伟民聊到生态农业,自豪地说道。
从事农业种植几十年的高伟民,也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他采取“技术扶贫”方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贫困群众可选择在公司基地进行务工提升生产技术,也可选择在家自行发展生产,公司派出技术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并收购农产品。在他的亲自示范带动下,石鼓镇周边村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大棚30多亩,从事蔬菜种植,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农产品的大力发展,也带动了电商经济的发展。“乡愁到家”电商园是吾江村今年4月份引进的农业电商平台,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打造精品、特色品牌,并建设果蔬交易中心,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村里种植大户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展销售新渠道,有效实现增产增收。
“乡愁到家”电商园致力打造一个具有永春特色的农产品供应链平台,让了让消费者放心食用产品,“乡愁到家”的每份果蔬食品都会打印上